试论幼儿健康教育的渗透与融合

──兼议《纲要》幼儿健康教育思想的贯彻

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 顾荣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将促进幼儿健康视为直接目的的幼儿健康教育,切实贯彻《纲要》的幼儿健康教育思想。

   一、幼儿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和鲜明的组织特点,需要深入的研究

人类早期是作为一类生物与其他生物平等地参与大自然中优胜劣汰的竞争的,农业经济时代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充满自然物质的空间里,工业经济时代人类开始生活在人工的物质环境中,逐渐脱离了优胜劣汰的残酷的自然选择,在当今生存环境越来越舒适的知识经济时代,生存空间渐渐异化,人们几乎用不着让自身去适应自然条件,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身心素质的弱化,[2]因此,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如何保持和促进身心健康,即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健康教育。人的生命历程的每一阶段都必须高度重视健康问题,都必须吸取健康信息,任何时候放松了健康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健康就会远离自己。幼儿健康教育是终身健康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期,发育迅速但远未完善的生理特点、天真纯洁但容易受到伤害的心理特点、活泼好动但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的活动特点等,决定了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健康教育与幼儿素质教育的关系密切,幼儿素质教育为幼儿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而要实践幼儿素质教育的理念,必须重视将幼儿身心素质的提高作为根本目的的幼儿健康教育,否则,必将影响幼儿素质教育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

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幼儿健康教育规律的探寻建立在幼儿的健康认知、健康态度及健康行为特点的把握之上。

幼儿的健康认知有别于成人,譬如,许多幼儿认为只要接近生病的人就会被传染而无论是何种疾病,更多的幼儿无法理解、体会和想象现在坚持喝牛奶将会对今后骨骼、牙齿的发育产生怎样的有利影响;幼儿的健康态度有别于成人,大多数幼儿常常口头轻易地表示愿意采取种种健康行为,而不像成人那样往往有各种明确的理由说明不愿意的原因;幼儿健康行为的建立有别于成人,幼儿常常因缺乏动机而拒绝执行健康行为、常常容易受到成人的暗示或环境的干扰,而成人在是否采取健康行为这一问题上往往较为理性。幼儿的健康认知、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之间并非简单的一致关系,持有某种非健康行为的幼儿并不意味着毫不知晓健康知识,而拥有正确态度的幼儿也并不一定能够体现健康行为。幼儿期健康认知、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的特点以及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决定了幼儿健康教育不同于一般人群的健康教育;幼儿健康教育将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视为核心目标,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着重于幼儿健康行为建立、改变和巩固的一般规律的探讨,故幼儿健康教育又不同于幼儿园其他领域的教育,它有着自身鲜明的组织特点。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自身健康的日益关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等学科的发展,人们对各种行为在维持健康和防治疾病中的作用、如何实施行为控制和行为治疗、影响行为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不同人群对健康行为方式的直接或潜在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健康教育研究有所突破,出现了注重认知过程的“健康信念模式”和“保护型动机理论”、强调行为意向的“计划性行为理论”及关注行动过程的“转换理论模式”等健康教育理论,但上述研究更多地以成人作为研究对象,而对幼儿健康教育的规律揭示不够。反思幼儿园课程研究,同样缺乏对幼儿健康教育的深入思考。为了切实贯彻《纲要》,笔者认为,当前的幼儿健康教育至少应在以下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1.教育目标探讨:如何以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现状为出发点制定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2.教育过程探讨: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如何既兼顾群体需要又“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3]幼儿健康教育的策略如何有利于幼儿积极地学习?教师的指导及环境创设如何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

如何兼顾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如何摆正成人保护与幼儿自立的关系?

3.核心问题探讨:如何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多种角度考察幼儿不同的行为表现,探寻幼儿健康行为以及非健康行为形成的一般规律?如何促使家长成为健康行为的执行者、幼儿健康教育的支持者和指导者?

二、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渗透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健康教育;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应把握时机。”幼儿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是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即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幼儿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幼儿期的生活乃至生命的质量,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因此,幼儿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当在盥洗、进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