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子 心 得

刘飞鸣

    我的儿子刘子彦在机二幼中(1)班上学。按老师的评价,他是个各方面发展比较均衡的孩子。作为家长,我们感到子彦从跨进幼儿园门口,生活习惯、身体素质、学习积极性和广泛性等都向着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升入中班后,进步很明显。在这里,我谈几件小事,试总结子彦成长过程中起正面、主导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学钢琴

    记得子彦3岁时,对钢琴发生了兴趣,或者说对那些有按键、能发声的东西产生了兴趣,一看到这类东西就不肯挪步,有可能的话就伸手去摁,比如超市里的收银机、玩具电子琴、计算器等。恰好那段日子,我们经常在博雅书店门口等车,每次他总是先跑进博雅摸摸钢琴,如果售货员允许的话,他就兴高采烈地、似模似样地乱弹起来。这样经过大概半年,反复考虑之后,我们决定让他学钢琴。我们的想法是难得他有这么浓的兴趣,借此机会尽早启发智力,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不一定以此为专业。小孩子总是坐不住,在家里胡乱弹可以玩上一个小时,但正式上课时坐25分钟身体就左摇右摆起来。从《幼儿钢琴教学问答》一书中,我了解到这是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决定的,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把练习停下来,活动活动,再继续练下去,不必强制练习。随着年龄的增长,每次练琴时间会逐渐增加,现在一次可以精神集中地练上50分钟。

    当学到小汤教材第三册时,曲子的难度增大了,每首曲子都要经过很多次的练习才能勉强过关,加上那段时间我工作较忙,没有象刚开始时那样花较多时间陪他练琴,子彦对钢琴开始畏而远之,有点抗拒情绪,到上课时间时又担心过不了关挨老师批评,磨磨蹭蹭的不想去上课;有时我生气起来责骂他,又令他泪水涟涟,弄得大家的情绪都很不好。经过一番考虑,我们和子彦商量:暂时停课,平时复习复习以前学过的曲子,当什么时候想学琴了,就什么时候去上课好不好?停学的半年里,我们没有硬性地要求子彦弹琴,而是找来幼儿园教的儿歌和他一起唱,一起弹,去年9月份,子彦提出要去上钢琴课了,当时我内心那份喜悦无法形容。重新上钢琴课后子彦非常认真、主动地学,钢琴老师也对他赞赏不已,每天练完琴,子彦会在我制订的表格上记录下练琴时间,还蛮有兴致地用蜡笔给表格画上花、鸟、鱼之类的装饰;每当顺畅地弹出一首新曲子,他会自己给自己鼓掌,或在琴谱上贴上一朵红花,或盖上一个动物印章,以示自励。我们家长也不失时机地鼓励他。

    通过子彦学钢琴的事,我们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缺少任何一方都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家庭教育应与学校教育相配合,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强化、巩固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子彦有时挺犟的,当他对钢琴厌烦的时候,假如硬逼着他弹琴,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吸取这次教训,我们每天尽量陪他练琴,与他共享学会一首新曲的成功感。我觉得小孩学琴不仅仅在于学会弹多少首曲子,更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学会一种学习方法,学会怎样分析每首曲子的规律、难点,使学习变得更轻松,更有趣。

    <span lang="EN-US"